囚龙(154)
杨佑笑了,既然如此,他便打开了箱子,里面果然有一颗黄色的琥珀,内里含着一团黑色的絮状物体,他想这应该就是敖宸的东西。
琥珀下压着一方锦帕,杨佑展开来,一阵甜香扑在脸上,是杨庭惯用的助兴东西,只会让人觉得有些兴奋,并无大碍,想来是他用得多了,连身边的物事也染上了。
那上面写着几句缠绵悱恻的情诗,最后许诺杨庭和武宜之天长地久。
杨佑被熏得头疼,将琥珀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胸口,把锦帕折好放回箱子里,一切都复原后他站了起来。
他突然有了个天马行空的猜测,这里难道是皇家的许愿之地吗?
看满地的箱子,就像是祈愿所用的祭品和纪念物一样。
杨佑没心思仔细追究,转身便想下去。
他无意间踢到了一个正在边缘的箱子,箱子叮叮咚咚地顺着台阶滚下去。
他终于借着滚落的箱子看清了自己所在的位置。
无法形容的高远,那个箱子逐渐滚落,最后微如尘埃,却还有回声不断传来。
他到底站了多高?
杨佑开始害怕起来。
敖宸在外面等了许久,眼看小太监马上就要过来开门,才看见杨佑走出来。
杨佑捂着嘴低声咳了两下。
“怎么了?”敖宸立马过去拉着他躲在柱子后面。
一阵金属碰撞的声音,吱呀一声,大殿的门被缓缓推开,房里早就没了任何身影。
杨佑被敖宸送回了王府,压着他睡了半个时辰,又亲自送他上了马车。
杨佑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脸色有些疲惫,敖宸和他挤在马车上,手里把玩着琥珀。
杨佑靠在他肩头小憩,懒懒地问道:“你要怎么处理它?”
敖宸伸手在他太阳穴轻轻按了按,杨佑舒服地叹气,敖宸将琥珀放在手心,用力一捏。
没有任何响声,琥珀化成粉末从他指缝中流出,杨佑听到耳边一声悠远有力的低吟,他从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
那是……龙吟?
杨佑猛地睁开眼,从琥珀中不断流出一团团黑色的光晕环绕在敖宸身边,最后钻进了他的身体消失不见。
有一颗小小的光球晃到了他眼前,杨佑伸手碰了碰,指尖穿过了光球,光球好像有感觉一般,在空中转了个圈,跳上他的手背。
满车的光球让杨佑觉得天都黑了,不一会又被敖宸全部吸收,只有手上还留着一个。
“这是什么?”杨佑反手捧着仅剩的光球问道。
“龙气,”敖宸笑着说,“没想到你连这个也看得见,能看到天地灵气的人可是凤毛麟角。”
“我也是沾了你的光嘛。”杨佑将光球还给他。
敖宸掐着他的手腕,低头将光球舔进口中,眼睛勾着杨佑不能动弹。
杨佑头皮发麻地看着他动作,手心热得冒出了一层汗。
敖宸笑着过来含住他的唇,往他嘴里吹了一口气。
“你在做什么?”杨佑把头往后仰了些。
“看你辛苦,给点酬劳。”敖宸笑着握住他的脖子,扣着人往怀里压,杨佑没办法,只能顺着他的意思来。
敖宸的鼻尖抵在他的脸颊上,杨佑抬手搂住敖宸的脖子,呼吸着他冰凉的气息。
“到了。”敖宸低头帮他把衣服理好。
杨佑拿着他手放在脸颊上,试图降温,见效甚微。
敖宸大笑着替他掀起了车帘。
早朝照旧,没什么需要杨庭上心的事情。
他时不时就要盯杨佑一眼,杨佑知道他是想催武宜之的消息,只全当没看见。
“王爷,你还好吗?”杨遇春悄悄问道,“看你出门脸色不太好,现在倒是红润了许多。”
杨佑抿着嘴不说话。
第121章
早朝照旧,没什么需要杨庭上心的事情。
他时不时就要盯杨佑一眼,杨佑知道他是想催武宜之的消息,只全当没看见。
“王爷,你还好吗?”杨遇春悄悄问道,“看你出门脸色不太好,现在倒是红润了许多。”
杨佑抿着嘴不说话。
敖宸渡了一口龙气给他,确实让他觉得舒适了不少。
虽然彻夜奔波,他却像吃饱喝足一样,甚至比专门养精蓄锐的那几天状态还要好。
怪不得人人都想求仙问道,仅仅是那一点龙气就能让人受益匪浅,何况还有其他各种手段。
“老五……”皇帝喊道。
杨佑应声站出来,没有说话。
皇帝一直在给他打眼色,杨佑故作不懂地抬头。
皇帝叹了口气,“朕想着过几天派人把龙坞给清理出来。”
“陛下,万万不可啊!”还没等杨佑说句话,不少朝臣就站出来奏议。
龙坞这个地方,杨佑没少听过。
西南多山林,树木高大茂盛,是皇家园林重要的原料取材地。
他还记得,自己刚刚荡平了西南匪患,才站稳了脚跟,杨庭后脚就给他下旨,说自己要修一座新的宫殿,名字叫做龙坞,用来向龙神起伏。
若非敖宸当时在湖底下,他自己也听不得这种鬼话。
君意难违,杨佑没办法,只好找了蜀中的好几家富商,承诺给他们封妻荫子的官爵,才让他们自掏腰包往外送木材。
一路劳民伤财自不必说。
龙坞建成之后,皇帝就和自己的男宠一起搬了进去,民间甚至还传唱起了“坞成龙阳兴”这等童谣。
直到半年多前杨庭病重,杨倜假借太子名义监国,龙坞才被弃用,封存起来,杨仕的士兵把里面翻得乱七八糟,如今杨庭回朝也没多久,自然也没人想起这件事。
如今皇帝把龙坞摆在明面上谈,大臣们就不高兴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个武宜之,人没处死,也不知道哪去了,现在皇帝又提龙坞,难道又是想安置哪一个男宠吗?
本来断袖一事便有违人伦,杨庭还要大张旗鼓地搞。
真计较起来,这一年来的兵祸可都是从武宜之那儿牵扯出来的。
男宠误国,男宠误国啊!
诸位大臣轮番上阵,引经据典,说得唾沫横飞,将修龙坞一事批得一无是处,实际上,龙坞除了资以享乐之外,也别无用处。
大臣们甚至都不寄希望于杨庭自行改正错误的行为,只求他安安稳稳地待在龙椅上,然后把权力交接给他的某一个儿子。
更多的事情,就在下个君王手上完成吧。
杨佑敢说,自己以前还从没见过文官们的情绪如此激动,就好像杨庭不答应他们就会撸起袖子来打人一样。
杨庭被训得一愣一愣,只看向杨佑求助。
武官当中也有不少人站了出来,谁不知道当年武宜之得宠的时候,武家在朝廷里占了多少官职?
连杨仁和杨休也亲自劝谏皇帝节省民力。
杨伦猜不出皇帝是想接武宜之回来还是想找其他的男人,无论哪一种,他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只好随着大流讲两句话表明态度。
眼见上奏的人情绪越来越激烈,说的话也越来越锋利,杨庭开始转移群臣的注意力,他问杨佑:“景王,你怎么看?”
杨佑心说我当然和其他人一样的看法,你还是和你的男宠离远些比较好。
但他也不好撕破杨庭的面子,只好说道:“儿臣以为宫室自然要修,可如今过了**月各地马上就要秋收,若是耽误了农时,唯恐今年冬天不好过。倒不如过了今年,待明年丰收之际再做打算。皇室宫殿,本不应匆匆修缮,自当要请最好的工匠细细做工才好,也不急于一时。望陛下周知。”
杨庭左看看,右看看,眼见龙坞是修不成了,他又改了主意,“既然不修龙坞,在宫里给真人上师修个道观总行了。”
群臣刚准备说话,杨庭抢道:“上师毕竟救过朕的命。救天子之命乃天下至德,齐国什么时候连道观都修不起了?”
他说得确实没错,弘光不是红尘中人,不受封赏,只好给他修庙进香。国库的钱又不是自己家的,大臣没几个心疼,只是不太想花钱给杨庭搞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