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群丧尸!
人群一见荀柔,全都扑上来,被卫兵阻拦后,就地扑下,嚎啕大哭,以头抢地,争相认错。
“辛苦啊。”荀柔可怜得摇摇头。
啧啧,这场面,知道的是一群被劳动改造的士族子弟,不知道还以为在黑牢里关了半年,才放出来。
“太尉”
一群人当即眼泪汪汪抬头。
“我等不苦!”有机灵的道,“我等深受国恩,却不知百姓辛劳,如今方知稼穑艰难,知民生多坚,此太尉之教诲,我等已明白太尉苦心,终生不敢忘怀。”
他这话一说,立即一些人跟上。
“是,我等知道了!”“我等明白,明白!”
啧啧,瘦成这样骨瘦如柴,口条还没退化,看来应该没受什么稼穑之苦。
荀柔心里摇头。
他们的待遇已经很好了,霸陵山清水秀,田地肥沃,随便撒点都能有出息,但去岁无收就算了,眼下正是农忙之时,一个个的,瘦是瘦,脏是脏,就一点不像庄稼人连刘辩都不如。
“请太学遣两个农家弟子来,教导一下,让他们认真见识见识农夫辛苦。”
“是。”一旁文吏应命。
“再给每人布衣二领。”
荀柔虽无怜悯,但还是给了两个甜枣。
“若有人得疾病,许请赵将军延请医工诊治。”
能熬过前面一年,也算是人才,又能读书写字,改造改造,将就着用,反正家底抄光,都算寒门子弟了。
……
“这是昨夜偷出营寨之人名单,请太尉过目。”
在霸陵停留一夜,次日清晨,荀柔寝衣未更,早饭才端入帐,衣冠端正的陈群便来入见。
“坐。”荀柔脱下寝衣,丢在榻边。
“不敢。”陈群将手中纸章递给侍卫,依旧端谨肃立。
“可用过早膳?”
“尚未。”陈群一拱手。
荀柔在亲卫服侍下穿上直裾外衫,瞥了一眼纸张厚度,又转头向陈群一望嚯,好对称的黑眼圈。
“那便在此一道用收起来吧。”他向捧着纸章的侍从一挥手,接过侍卫手中腰带,自己穿系起来。
陈群站在一旁看着士兵,将纸放进匣中,抿了抿唇,再应声答,“是。”
“昨夜辛苦。”荀柔转身回榻,看他还站着,便招招手,“待归京后,你再将这些记存归档太尉府库。”
“太尉不知道他们出营去做什么吗?”陈群隔着食案望过来。
“还有什么,自然是去见种田人。”荀柔将案上肉脯向他让让。
“太尉既然明白,何为纵其私下勾连!况且,擅自出营本是重罪。”陈群倾身,倚案急言。
“我知长文勤谨忠耿。”荀柔见他不要,将肉脯倒进汤里,“但昨日之事,就算作特许吧,日后还望长文一如既往,严察军纪”见陈群还露不服,他露出无奈,“我难道,还能将人都杀了?”
“可”
“开饭!时候不早了,不要耽误启程。”正好卫兵将陈群早饭端来,荀柔连忙示意赶紧摆上。
食不言寝不语,陈长文一介端方君子,只能气呼呼的端起碗。
“属下告辞。”
知道再说无用,食毕陈群选择告退。
“等等,天气虽日渐趋暖,但再过几日就要入秦岭。”荀柔命人取来一件自己的氅衣,起身亲自披在陈群肩上,“早晚山间依旧寒凉,长文还当保重。”
“多谢太尉。”
陈群岂不聪明,当即明白,披着衣出帐。
荀柔还坐榻上,呼了口气。
警告众士,稳定众士,安抚陈群,一领衣裳足矣,就是一个心累。
陈长文,原不必这般急迫将名单递给他。
但凡心里有鬼的人看见、听闻,会怎么想,陈长文是监察啊。
到底这个幼年亲友,生疏了,有了私心。
“赶紧收拾,准备启程吧。”
他从沉思中回神,见一帐肃立,起身嘱咐。
人,皆有私心。
道理他懂,但并不妨当晚,他写信给陈群最敬仰的荀令君。
[总角相交,二十余载,而人心生变,即忆昔至今,旧友多与背道,亦或因职份而致生疏,再不无亲近,所谓称孤道寡之意,今日方知,惜哉痛哉,无可奈何。]
向堂兄浅浅撒了一娇,荀柔神清气爽,继续征程。
自长安至南阳,先过蓝田谷地,之上雒,从此处循丹水,穿过秦岭,一路向东南,走商县,出武关、丹水县,即可至南阳治所宛城。
蓝田谷此时还有蓝田玉,相传和氏璧,就产自此地,行至此处,荀柔才想起,家里床底下还有一枚传国玉玺。
才到长安,出于一些想法没拿出来,放着放着竟然忘了。
不过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意义,就……还让它继续躺着吧。
从蓝田往东是上雒,城外凤凰山即是丹水发源之地。
山亦清幽,却不似北方山形陡峭,而如凤凰展翼,舒张延展。
这似乎也是秦岭南麓群山特点,其下游商山,形制风景也与之相似,只是名气却高得多。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商山,就有仙。
昔日,商山四皓,隐居于商山,后又葬于山脚下,其庙至今香火不息。
往前就要进山,荀柔借着祭祀,就在此暂时停军修整了两天。
并于此时,收到堂兄荀文若亲切安慰的回信。
信中还提到一件事。
据说,出于他年初安定长安的计策,太学生在渭水畔,建了一架巨大的水车,可以将水扬起三丈。
自建造起,就有许多百姓围观,待建造成,更成为渭水边一道盛景。
每日观览游客无数,尤其是天气渐热,水车边凉爽,贪凉的人,都往附近聚集。
太学甚至有博士,想在此设庐讲学,大兄认为不错,已经答应。
而想出在此建造水车之人,是太学生诸葛孔明。
[……此生英才秀出,聪颖明达,当世之颜回……吾弟何谓行道也孤,岂忘昔日《秦风。无衣》之誓,大道光明,与君同行。]
荀柔且读且笑,行路故然艰苦无聊,然长安来信,也足作安慰。
出了武关,就是荆州地界。
荀柔先前见丹水两岸,稷麦青青,尚未觉得什么,但入秦岭一路,竟有两三波山民,出山来投。
这些山民原本都是各地百姓,都是因战乱躲入山中的。
见了他们只是落泪,山里居住并不容易,百户人家,父老三五百,数年之间,死亡过半,与被乱兵摧残相比,他们茫然难辨,哪一边选择更为惨烈。
半个月后,大军行至南阳丹水县,终于出了秦岭。
此时荆州已派了几轮信使,丹水县也已有本地名族蒯氏兄弟二人,在此久候。
作者有话要说:
突然想到的小剧场
荀柔:小朋友不跟我玩了,嘤嘤嘤~(假哭)
荀彧:不怕不怕,阿兄陪你啊。
第298章 荆州蒯氏
先是往来的探哨,精悍骑卒二马并行,来去如飞,自二十里、十里、五里,一程一报。
接着就可望见数百穿戴衣甲的骑兵,举旗如林,六马一排,缓缓从驰道行近。
蒯良、蒯越兄弟二人,相视一望,忙整理衣冠,领着从吏,并出亭相迎。
时已近夏,烈日当空。
驰道两旁的农夫田奴早跑光了,而沿驰道行来的军队,并为踏入两旁田垄。
蒯越举袖遮挡,向身旁兄长轻声道,“果然名不虚传,非刘景升所能相抗。”
他们虽未带过兵,家中却有宾客庄奴,当然也见过刘荆州的私兵,朝廷军队之精良,士卒体格之精悍,精神之完足,一点不像刚刚长途跋涉,穿山过岭而这,据说并不是荀家嫡系精锐。
“弟慎言。”蒯良一伸手,扯下他的袖子,轻摇摇头。
说话间,出迎队伍与前来的军队已相接。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