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
衢国出事前一年的元宵,他曾经重金买过一个十分精巧的走马灯。
转的灯用的薄薄的皮子,做灯笼的木头是上好的香檀,图案是刻出来的仕女簪花图,点的蜡烛都是带香气的,当时他好奇,拆了玩,为了和人显摆,还组装了两次。
回想起来,恍如隔世。
现纨绔池远舟则忙着和姜竹聊天:“你也要学做这个?”
姜竹:“嗯。”
在山上又没什么事儿干,可以做两个打发时间玩。
池远舟:“沈兄弟怎么没来?”
姜竹:“太冷了。”
就学学怎么做灯笼,他来就行了。
而且,沈青越自己又不用会做。
姜竹转达了沈青越想给村里人揽活做灯笼的事,池远舟表示没问题,文书也不用修改,姜竹替沈青越签了就得了。
灯笼不比书,不好往外运,主要就是在宝峰县内卖,且集中在县城,没什么运输费用,春节元宵又很好卖灯笼,总共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池远舟都懒得去和沈青越算什么成本。
直接一人一半,就希望沈青越以后想起什么好玩的生意可以继续叫上他一起。
这走马灯就挺好的,他夫人、孩子都爱玩,他娘也喜欢。
池远舟拿了笔墨过来让姜竹签字:“小姜兄弟,沈兄弟还缺什么吗?我派人给他送过去?你俩在山上也没什么好玩的,琢磨琢磨天暖和了再画点儿什么呀?”
年纪轻轻的猫什么冬啊,多琢磨点儿生意多好。
姜竹工工整整写上自己名字,也没好意思告诉池远舟,要不是他们自己不认识做石刻的师父,做灯笼这事沈青越都没打算叫上他一起做。
至于天暖和后画什么,画不画,那得看沈青越心情了。
而且他们在山上也挺忙的。
下雪要扫雪,每天还要喂酱酱和鸡。
屋顶的雪也是要清理的,每天还得搬柴,清灰,沈青越还教他念书。
书倒是可以再买几本。
灯和灯油也要买,蜡烛也要。
冬天了他们的法器灯晒太阳效果都不如夏天好了,他又用皮子封了窗户,不点灯屋里还挺暗的,有时候睡醒了都不知道时间。
不过……
昼夜不分也有昼夜不分的好。
尤其是下雪夜,四处黑漆漆的,静悄悄的,只有炉火和他们床上一点儿光的时候,他只能看到沈青越,沈青越也只能看到他,亲密起来姜竹会有种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的奇妙感。
只是依偎在一起什么都不做,他也觉得很满足,就这样一直到天荒地老就好了。
学会怎么做灯,他恨不得马上飞回山上,不过来都来了,他还想上街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给沈青越买点儿。
家俊跟他一起到街上溜达,他攒了点儿钱想给刘小丫买个簪子、镯子什么的。
银簪子太贵,他没那么多钱,但木头的他买得起。
之前他跟姜竹他们进山的工钱他爹娘没问他要,这阵子卖豆腐也赚了些,他手里有点儿钱,一口气买了四根簪子。
刘小丫、他娘、家蕙、石生,一人一个。
他还挑了两根头绳给刘小丫和家蕙。
家蕙有挺多根儿的,但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正是打扮爱美的年纪,有个新头绳就能高兴一天,编上新头绳都爱出去串门玩一点儿,他很乐得掏钱。
姜竹给沈青越买了个木头小摆件,模样是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刻得不是很细,但整体圆溜溜的,手感不错。
沈青越就爱往桌上摆这种小玩意,摆一排,让这些小东西看着他画画。
他还给家业买了把木剑。
村里的小孩儿都是捡根竹竿木棍互相打闹着玩的,有把木剑,家业能从腊月高兴到过完年。
家俊:“你看吧,他准得拿着剑到处疯玩。”
姜竹心想,你也差不多。
小时候他爹给他刻木剑,也给家俊刻了一个,家俊拿到当天就去鸡笼子里逮鸡决斗了,还要当杀鸡大将军呢。
给石生买东西更简单,买些漂亮彩线就行了,她喜欢自己编着玩。
兴许是新年的缘故,卖这种小东西的摊子上还摆了好些珠子,有草珠子,也有打孔磨过的桃核,还有些木珠子和彩色小石头。
姜竹给石生挑了些红的粉的黄的绿的石头,给她回去编绳玩儿。
他们俩还去逛了逛书铺和笔墨铺子。
看见姜竹一买十多本,姜家俊也是啧啧称奇。
不用问也知道,大多是给沈青越买的。
买笔的时候更是,他哪次和姜竹一起出来,姜竹都要给沈青越买一两根儿,明明他们沈先生笔多到时不时要送石生几根儿了,还买。
“还要买啊?”
“嗯。”姜竹挑了两根儿笔杆颜色漂亮的,“用久了就不聚锋了。”
沈青越画画经常要画很细的线,一般一根儿笔就用一个来月就得换。
不过,除了最开始,后来他也没哪根儿笔能用上一个月。
都是一时新鲜。
还有好多根儿根本不用,就是看。
用的最多的反而是比较便宜的两三根儿。
他用顺手了,到店里专门找着那个制笔师父做的笔,一口气买了十根囤着。
姜家俊咋舌,心想养个沈先生比娶媳妇儿还费钱。
“对了,二伯捎信说什么时候回来了吗?”
“没呢,早也得过了十五吧,反正二叔、二婶他们会提前回来的,他们回来了我上山喊你。”
“嗯。”
“今年你下山和我们一起过年吗?”
“不了,我和沈青越在山上过年。”
“也行,我回去告诉我娘他们一声。”
反正他祖奶奶不待见小叔,小叔这两年也没在山下过年。
有个沈先生陪着,他们俩还能热闹点儿。
花钱就花钱吧。
第113章 礼物
除了玩的, 姜竹也买了不少吃的。
冬天食物好保存,路不好走他们又不怎么下山, 多买点儿可以留着慢慢吃。
回学做灯笼的房子时,姜竹去买了不少饼子馒头,还去药铺抓了些祛风寒的药和老姜,县城安置的难民基本住在那一块儿,拿过去大家能分分。
他们这儿年前这阵子最冷,往下是最难熬的时间, 做买卖的这阵子都回乡了,刘三前些天就走了,而他们背井离乡,有国不能归, 有家不能回,过年肯定又冷又伤心, 别的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只能买点儿吃的给他们。
一群难民都没想到他竟然会买这些。
姜竹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有钱人家的孩子, 穿得不破, 也不算多好, 至少和他们中许多人曾经的生活没法比较。
他人看上去也不是养尊处优不识人间疾苦, 同情心泛滥那类的, 分明就是个普通农家孩子的样子, 现在, 只是来学手艺竟然还想着他们。
分到食物和药的人, 好久都回不过神儿来。
“谢谢。”
“不客气。”
姜竹都要走了, 还有刚刚回过神来的人追出来道谢,“小兄弟,谢谢你!”
姜竹:“没事, 谁都有难过的时候,要是你们的房子漏风,堵点儿稻草什么的,实在没东西可用就往外墙泼点儿水等墙结冰,多泼几层,就不容易碎了。”
送行的人愣了愣,“哦。”
“嗯。”姜竹点点头,套上车带着同村人走了。
“哎呀!我忘了问他名字了!”
“知道又能怎么样呢?”
“要是从前,我一定要和他交朋友的……”
“唉……”
进了村,还有好奇的人在家等着呢。
他们一回来,就有人吆喝开了,一起凑到手艺最好的人家里学怎么做走马灯。
“还挺麻烦。”
“可不是,不麻烦这能转起来吗?”
“做一个真给二十文啊?”
“得能转才行。”
“做这么一个也费功夫呢。”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