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翌摇头,“最近反而有点失眠了。”
“是因为担心沈兄吧。”范大夫了然,给陛下日常调理的药方里加了点安神的草药。
“他去海边,我哪能睡得安稳,恨不能跟过去。只是……”萧翌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我能感觉到,大限之日越来越近了。”
“陛下,请你相信我。”范大夫放下毛笔,轻描淡写的说道,“之前陛下给的寒毒配方和那颗药丸,我已研究的差不多了,只是药引难寻罢了。”
“什么药引?”
“天山雪莲。”范大夫为陛下解释道,“产自雪域高原的悬崖之上,并且要在花期时采摘,摘下后须在三日内入药方可有效。”
“雪山在西瓯境内。”萧翌叹了口气,“岂不是很麻烦。”
“可以去边关高价求购,总有人会卖的。”
“你也要去吧?”萧翌问道。
“我打算这趟结束,就去西瓯边境问问。”
萧翌却制止道:“那边也不太平,范大夫不要去冒险。我让锦衣卫去找,你在陕西境内等着。快马加鞭,三日能到。”
范大夫闻言感激道:“多谢陛下,不过锦衣卫不会看药材的好坏,还是我跟着去放心点。”
“既如此,麻烦你了。范兄,你也跟我几年了,若将来还是没配出,我也不怪你。”萧翌心平气和的交代着后事,仿佛说的与自己无关似的,“我唯一放下不下的,便是沈嘉。你是他的至交好友,可要劝着点。”
范大夫听后心里反而不是滋味,他保证道:“陛下放心,我竭尽所能,一定能配出解药。”
萧翌和范大夫在客栈等了十天,突然在某天夜里,一名锦衣卫在同僚的陪同下,慌慌张张的敲响了陛下的房门。萧翌披着外袍起身,看来者慌张的神情,以及狼狈不堪的样子,顿时心头产生一丝微妙的感应。
“怎么了?”萧翌强作镇定的问道,“你不是跟去沈阁老身边吗,难道出什么事了?”
“陛下。”锦衣卫急忙跪下,忏悔道,“属下无能,沈阁老被倭寇掳走了。”
“什么?”萧翌惊得站起身,“你们下海了?”
“没有下海。沈阁老和尉同知去泉州巡视时,倭寇突然进犯,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沈阁老和尉同知一起被抓,属下在同知大人的掩护下,逃出来报信。”锦衣卫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
锦衣卫弄出的动静太大,隔壁的范大夫也听到了风声。他此刻走到门口,正巧听到沈嘉被掳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范大夫当场愣住,喃喃自语道,“倭寇怎么会突然来袭?”
萧翌皱眉道:“倭寇知道他们俘虏的人是谁吗?”
“好像知道。”前来报信的锦衣卫也不确定。
“谢弼将军可知此事?”
“知道了。”锦衣卫说道,“谢将军派属下先来报信,他正调兵遣将,准备出海。”
“让他先等等,不要冒然出战激怒敌人。”萧翌最担心的便是沈嘉的安危,要是人质被杀,就算胜了也是得不偿失。
“属下这就去传令。”锦衣卫说罢,先去军营传陛下谕旨。
“所有人即刻启程,去谢弼军营。”萧翌冷静的吩咐道,“再派名锦衣卫去京城,让魏漠带上火器,赶快过来。”
“是。”其余锦衣卫领命,匆忙下去准备了。
范大夫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还未回过神来。
怎么突然,就要和倭寇交锋了?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作者:李金明。
第163章 满江红(四)
与此同时,在海边的一艘战船上的一个小小的船舱里,有两个男人背对着背,被粗绳子绑在椅子上。他们双脚捆在一起,双手背后绑了个死扣,令人无法动弹。
而这被五花大绑的两个人,正是沈嘉和尉晗明。
自从他们在泉州遭遇倭寇突袭后,被抓来已有一天了。期间也有人过来问话,但由于语言不通,双方无法交流,便没再严刑拷问。倭寇那他们没办法,只得先把他们关在此处。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沈嘉和尉晗明,暂无生命危险。
只是,二人好久没有吃饭了,饿得慌。
“沈大人,都怪我,没有保护好你。”尉晗明又在忏悔,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
沈嘉却没有怪他,反而安慰道:“你本来是可以逃跑的,要不是因为我不会武功拖累了大家,你也不会被抓。还有那些锦衣卫兄弟们,也不会……牺牲。”
说到此,沈嘉神色黯淡。外界虽说锦衣卫个个武艺高强,但是由于倭寇太多,他们以一对十,肯定打不过。
“我们的使命就是保护大人您的安全。”尉晗明说道,“还好逃出去了一个,能有人去给陛下报信。估计现在,陛下已经收到消息了。”
一想到萧翌,沈嘉心情更加郁闷,反而叹了口气,“我真不希望他来,这里如此危险,不想让他卷入其中。”
“大人放心,估计谢将军会跟着来,不会让陛下涉险。”尉晗明劝解道。
虽说谢弼将军有十万海军,但沈嘉却不敢抱有什么希望。毕竟他亲身经历了一次倭寇袭击,才发现倭寇早已不是他小时候听说的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海上盗贼了。那些倭寇的船只装备齐全,有领头的人物,人数也从以往的几百人小队,变成了千余人。
没想到短短几年,倭寇已成气候。
“你看他们突然犯境,而且目标明确,就是冲我们来的。”沈嘉怀疑道,“我觉得,他们可能知道我们的身份了。”
尉晗明懊悔道:“大人您此次来福建,没有对外保密。看来倭寇也听到了风声,知道有大人物过来巡视。”
“但我的行程是保密的。”沈嘉对这个解释无法认可,他皱眉道,“下一程去何地,都是临时决定的,倭寇怎么会知道?”
“大人您的意思是……有内奸?”尉晗明诧异道。
沈嘉眉头深锁,看来不仅有内奸,而且内奸还混进了衙门里。
发现这一问题的不止是沈嘉,萧翌一到谢弼将军的军营后,立马让人排查内奸。分驻在福建的锦衣卫立马抓人,将那一日见过沈嘉,知道巡视路线的所有人,从上到下挨个审问。一时间人心惶惶,如临大敌。
锦衣卫的询问手段名不虚传,不出半日便有人招供,承认给倭寇头子王二递过消息。
萧翌看着供词,询问道:“王二是何来头?”
谢将军一直尽忠职守的护在陛下身边,此刻向陛下详细解释。原来,在此之前早有人勾结倭寇,里应外合,势力最大的一伙是以王二为首的。他本是福建贫民,海上干走私的勾当起家。永文年间,他的同伙被抓,于是王二直接另起炉灶,收拢海商,自立为船主。谢将军也曾多次围剿,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谢将军见王二不像其他倭寇那样残害沿海的百姓,于是便改剿杀为招安。王二也同意配合官兵,协助铲除了其他势力的海盗。但也因此,王二的势力越来越大,因为官方默许了他们的“走私”,甚至开了“私市”。
难怪传教士约翰能进入大梁,还能认识很多大梁的商人。
萧翌冷冷问道:“说了这么一大通,你的意思是?”
“臣觉得,不是王二。”谢将军分析道,“臣见过几次王二,他的诉求很简单,只求开海互市。反而是一些沿海士绅豪商,他们并不希望开海。”
“为何?”萧翌问道。
“若开海,我们瓷器茶叶可以平价卖出,而外面的稀罕物也可以毫无阻碍的流入大梁。而他们走私可卖高价,怎么会放弃这么大块的肥肉?”
“所以,你觉得掳走沈阁老的,是其他势力?”萧翌看着手中的供词,“而这些供词,是骗局?”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