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这话让出来抱柴禾的小宋氏听到了,她就猜到王氏心里会不痛快,因为她儿子越好她的地位也会越高,王氏可一心想要将自己比下去,可不是她瞧不起这个侄子,就凭陶金宝能比得过她的景宝?她都不敢奢望小儿子能有大儿子一半聪明,王氏还真敢想。
吃完了这顿元景就在家一门心思读书了,学堂不用日日过去了,夫子会布置一些针对性的功课,让他十天半个月去一趟。
家人对他的期盼因为这次的县试案首而变高,这期间比他更紧张,不准小牛牛去书房闹哥哥,就是经过他书房门口时,都注意蹑手蹑脚免得打扰用功读书中的元景,元景自己倒不在意,也说过几次,可家人没一个改变的,元景也只得由着他们去了。
这期间,元景还有闲心做了一副识字板,做成七巧板的形式让小牛牛边识字边玩乐的,小牛牛拿到后果然爱不释手,陶大勇空下来也会教小儿子认上面的字,这两年因为做生意,让儿子教了他不少字。
转眼就三个多月过去了,陶家又忙碌起来,给元景和陶大勇收拾行囊前往省城赶考。
这次给元景送行的人多了不少,元景怀疑整个村子都出动了,族长和族老们还对他殷殷叮嘱,让他放松心情去考,因为在他们看来,就算这次考不过,凭元景十岁年纪就能考中县试案首,这秀才功名是迟早的,甚至还敢再奢望一下举人的功名,那整个陶家村都会因此受益。
“大家回去吧,我走了,考完就会回来的。”元景爬上马车,朝大家挥挥手。
“大勇千万要把元景照顾好,不要马虎大意啊,不然回来后娘饶不了你!”老太太舍不得大孙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可不去不行,临走前又叮嘱陶大勇。
“知道了,娘,回去吧。”陶大勇被叮嘱了不知多少遍了,可也没有厌烦的意思。
马车远了,这次小牛牛没有嚎啕大哭,而是抽噎起来,哥哥又走了。
这次出行,牛车换成马车了,是陶大勇特意到车行雇的,有专门的车夫,毕竟路上要花不少时间,到了镇上,与另一位通过府试同样要去参加院试的同窗汇合,学堂中两位参加府试的,最后只通过了一位,另一位又落榜了。
这位同窗姓孙名文敏,今年十八,如果能通过院试得到秀才功名,在这一带也算很不错的成绩了,可是他吧,一点骄傲的情绪都没有,毕竟还有个十岁的县试案首就在眼面前呢,所以同行的路上,本着谦虚的态度不时向元景请教功课。
等到独处时,向自己的书童感慨:“难怪夫子这么喜爱陶元景,跟他相比,你少爷我都觉得这十几年的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孔武有力的书童:“……少爷不用这么贬低自己的,今年全镇除了陶少爷,就只有少爷成为童生了。”
孙文敏觉得书童不理解自己的心情,跟陶元景交流了才知道,他的功底比自己扎实多了,可他才读了几年书?据他所知,陶元景出身农家,到了六岁才送到学堂开始识字念书,到现在也才将将四年啊。
除了用天才来形容,否则解释不了原因的。
一路走走停停,花了七日的时间终于到达省城文昌城,别说,就连元景也松了口气,享受惯了现代社会的便利,到了这落后的古代,谁来谁知道,反正这屁股快不是自己的了。
孙文敏家是个地主,不缺这点银子,陶大勇也很舍得在儿子身上花银子,所以当天住进客栈后,陶大勇就四处转悠,寻找到一处租房,第二天,连带着孙文敏一起搬进去了,果然这套一进的小院子比起客栈的环境清幽多了,陶大勇又去雇了个厨娘负责给他们做饭,让两个考生什么都不用想,就等到进考场那一天到来。
到了考试那一日,元景和孙文敏才第一次走出小院子,之前看书累了就在小院子里活动一下,元景倒是有心想在这古代的省城里逛逛,见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城池的繁华,不过看孙文敏如此用功投入,他也不好意思太闲了。
依旧天没亮到了考场外面,和县试要经历一样的程序,不过参加院试的人可比县试多多了,陶大勇跟儿子一样四处张望,他还看到不少不比他年纪小的童生前来考试,不由咋舌。
少年童生不是没有,父子俩在看到一个约莫也就十一二岁的考生,提着考篮跟他们一样排队等待,对方也看到元景了,那瞬间元景就看到对方眼里燃起战意了,要跟元景一较高下,让元景不禁乐了。
院试分两场,作为年纪最小的考生,元景表现得非常镇定,让主考官学政大人见了都多留意了几眼,可元景浑然不在意,前两世见多了大佬人物。
定定心心考试,考完后提着考篮轻松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伸长脖子找人的陶大勇,看到儿子出来,陶大勇立马跑过来接过考篮,心疼地看着儿子,每一场考试都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考验,他在外面等的时候就看到有人吃不消被抬出来的,这让他越发担心儿子情况。
“孙兄还没出来吗?”
“没呢,爹来等,元景先到车里休息一下。”
“好吧。”元景很享受他爹的照顾,自得到县试案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家不再喊他景宝了,别说,每次被这样叫,他都臊得慌,抗议了都没用,而一个县案首有这么大好处,元景有时想,他该再早一点去考的。
没多久孙文敏就出来了,被同来的他的书童搀扶上马车,一起回去。
孙文敏是文弱书生,回去洗漱完吃了点东西就倒床上睡觉了,元景倒觉得精神不错,也许有灵泉水的作用,也许是因为灵魂力增强的结果,这让陶大勇也看得稀罕,因为他儿子比孙文敏小不少呢。
等孙文敏一觉睡醒知道陶元景的情况,他也表示羡慕呢,问了元景原因,元景告诉他,自己天天坚持早晚锻炼身体,时间长了,身体素质就好了,并不会影响读书。
想到以后还要继续参加科考,孙文敏在考虑是不是要让他爹给他请个武夫子,教自己练练拳脚功夫锻炼下身体。
院试还罢了,乡试那是一边考三场,一场在要舍监里关上三天,想想就可怕。
休息够了,四人就出去游玩了,好歹是第一次来文昌城,不见识一下怎行。
省城果然比县城繁华多了,走近一家书肆,里面的书籍比起县城里的齐全多了,看到书元景就挪不到脚步了,正好孙文敏也是个爱书的,于是两人就在书肆里挑起书来。
元景挑的种类就杂多了,有四书之类的科考用得上的,还有不少杂书野史之类的,正史读过了,对这个时空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这些书则能帮助他进一步丰富对这个年代的认知。
对陶大勇来说,当然是给儿子买买买。
刚将手伸到一本游记上面,另一只手同样伸过来,两人同时抓住一本书,元景诧异地抬起来,巧了,另一只手的主人正是进考场那日看到的少年童生,如此近看,这少年童生脸上流露出明显的傲气。
元景眼珠转了转,意识到这少年是冲自己来的,而非手中的这本游记。
元景松开手,好脾气地微笑:“你也看中这本游记吗?那我让给你吧。”
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元景眼中还是个孩子,他对孩子向来挺包容。
见鬼的眼神,谁要他包容?少年看懂元景的目光,有些气急败坏,将书塞进元景手里:“我是看到你在这儿来找来的,你叫什么?我们要不要比一比这次院试谁的名次更高?”
孙文敏和陶大勇听到这边动静都赶过来,生怕他们起冲突,听到少年的话,孙文敏就笑了,分明是想跟年纪差不多的元景一较高下呢。
元景眨眼:“好啊,不过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对了,我姓陶名元景。”
“我记住了,你也记住我的名字,我姓俞名霄,今年十二,肯定比你大。”
“原来是俞兄,俞兄长我两岁。”
看两个半大少年一本正经地互通身份,要不是两人都是少年童生,让人还以为过家家呢,孙文敏保准笑出声,现在嘛,只能忍了,也想起这俞霄的身份。
“你就是隔壁阳宁县的县案首?”元景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知道外面情况,可他去参加过府试的,因而从其他考生口中听过这位少年童生的名字。
上一篇:穿书后收的五个徒弟都是同一个人
下一篇:快穿之拒做炮灰 二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