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泪 上(174)
第122章 无量佛(三)……
与信阳郡主相处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觉得她是个性情十分惹人喜爱的人。豪爽大度,平易近人,眼光卓越且十分独立,虽然非常聪慧却又难得敦厚,乐于助人。此次她给予众人的帮助,其实远超众人所想。
在众人躲入灵谷寺约莫大半日后,也就是五月初五当日傍晚时分,信阳郡主派出去假扮孟旷、郭大友和班如华以引开追兵的三个手下也来到了灵谷寺。这三个人在摆脱开追兵后,从郡主在南京城中的商铺里得到了郡主入灵谷寺暂避的消息,换了一身衣服,便再寻机会出城往钟山之上赶来,与郡主汇合。而这个消息是郡主出发前天晚上,特意让车夫老李留在商铺中的。不得不说,郡主当真是心细如发,思虑周全。
当然,这也与这一女两男三个手下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他们都是郡主的左膀右臂,郡主离不开他们。
女子名唤赵苏之,是郡主的贴身侍女,自小就跟着郡主。因为郡主自幼习练剑法,她也随在侧习武。后来郡主因为要筹备出嫁之事,被限制习武,要求学习闺阁女子的典仪规范,倒是这个侍女一直练了下来,本领在女子中可谓十分高强。如今郡主常年出门在外,就靠她照拂保护。这几日赵苏之不在身侧,郡主虽不表现出来,但还真有些不大习惯。
另外两名男子,一位名唤邱白,是郡主的护卫,使得一手极强的柳叶刀。柳叶刀乃是明军的制式佩刀,因形似柳叶而得名,这刀要使得好,没有二十年功夫是成不了的。除了刀法,他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武举出身,在骑兵营待过,后来被调为周王府亲卫。他如今而立之年,早年间也算是见识过战场,带过兵,是有见识有城府的人,因郡主有救他全家的大恩,他死心塌地追随郡主。此人其貌不扬,尤其眉目甚至长得有些凶恶,郡主出去谈生意一般都会带上他,有他往身侧一站,气场就截然不同,可起到威慑作用。
另一位则名唤古仲文,家中行五,郡主等人一般称他“五爷”。此人年介四旬,早年家境贫寒,他很早就出来做工贴补家用,是自学徒一直打拼到大商行掌柜的精明商人。他做学徒时走南闯北,也跟着商行里的老师傅练了一身拳脚功夫,虽然不怎么成套成气候,但也不是庄家把式,对上邱白亦能走上几招。如今年纪虽然渐长,但肩臂腿脚依然孔武有力,行动敏捷,思维更是清晰。他帮郡主打理全盘的生意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一切都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此人原来就是辽东人,随着郡主的舅爷做事,后来郡主独立出来经商,他最开始是郡主的舅爷送到郡主身边帮衬的人,后来因为更喜爱追随郡主做事,便长久地留在了郡主身边,他的家人都迁到了开封郡主府做了家仆。
这些都是孟旷与郡主私下聊天得知的,因着郡主知晓了她女子的身份,她们这两个女扮男装的同类人倒是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来到灵谷寺的当日午后,用过午膳的孟旷独自往山门行去,她是想消消食,顺便活动下筋骨。她的膝盖还很疼,但她依然希望能拥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她需要走一走来保持身体的灵活度。然后她就很偶然也很默契地在山门附近碰见了从女客院那里独自而来的郡主,她是来等待她的三个左膀右臂的。
于是孟旷便和郡主在灵谷寺山门附近林荫下的石凳坐下交谈起来,然后得知了以上关于郡主的情况。孟旷不禁感慨,郡主为了救他们竟然把自己最信任的三个左膀右臂都派了出去引开追兵,要知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她将损失惨重。
郡主却笑呵呵地道:“我当时也没有时间多想,一是身边就只有他们三个最适合去假扮你们,二是……我也信任他们的能力,一定能圆满地完成我交给他们的任务。但说实在的,你知道我是个商人,我是有商人的本性的,说得难听点,我有赌一把的想法。若我这一次能看准投资,说不定会一本万利。”
孟旷面上蒙着白布,虽然很闷热,但可以起到遮挡她口唇的目的。她出声高低不过只让身边的郡主听清,隔着远了,也分辨不出来她是否在说话。只听她道:
“我们这一行人,不过两个小小锦衣卫和一帮被皇亲贵戚追杀的女子,我和郭大友这会儿恐怕在朝中都已经背上黑锅,成了在逃犯了。恕我直言,郡主,我实在看不出来你这笔买卖到底怎么才能一本万利啊。”
朱青佩笑道:“你们被追杀,才代表你们手握巨大价值嘛。皇亲贵戚想毁灭的,就一定是我想要的。”
“为何?你说你所求不过三件事,亲人平安,商路畅通,国无大难。这三件事难道说是因为皇亲贵戚才无法实现吗?”孟旷实在有些不解。
“可不正是如此嘛,孟百户……我唤你十三爷罢,咱们别那么生分。十三爷,你仔细想想,亲人不得平安,商路不得畅通,国朝不得安宁,可不正是因为有这帮皇亲贵戚在吗?”
孟旷细细回味了一下她的这句话,不禁感慨,道了句:“郡主……不,十八爷一言切中要害,孟某佩服。”礼尚往来,郡主唤她“十三爷”,她便唤郡主“十八爷”,出门在外,也好掩饰身份。当然,往日里她不开口说话,也不用去考虑称呼问题。
朱青佩摇头道:“我所求这三件事要实现,可不容易啊。首先第一大难关,就是要让我的商行能在皇亲贵戚的压迫与剥削之中生存下来,这谈何容易?十三爷,你也算是平民人家的孩子,锦衣卫时常出外差,我想你也是懂民间疾苦的。你可知道如今民间百姓的日子有多难过?这些年来水灾、旱灾、蝗灾、飓风、雹灾、雪灾,连年不断,朝廷救灾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国库都是虚的,哪来的赈灾款项?直接导致的就是饿殍遍野,瘟疫四散,各地流民大增,更有相当多的直奔天子脚下的京城而去。你们是从京城出来的,应该是很清楚的。过不下去的,被迫落草为寇,如今各个山头上的匪盗也是越来越多,在外行路都不安宁。我们商人常年奔走四方,哪一回押货不是提心吊胆的?我也被抢过好多回了,好在人没事,财货损了便损了。
哪怕是在富庶地区,也能感受到老百姓被繁重的课税压得喘不过气来,虽然因为大量白银的流入,使得江南富庶地区的商贸要便捷了许多,人人都在做生意。但你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老百姓拿不出钱来买东西。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能维持住每日的温饱就算很不错了,白米白面很少能吃一顿,更别说肉食了,村里的自己能在山间河塘中打猎捉鱼,还能吃到些肉,住在城里要靠买的,那就根本买不起。逢年过节能做新衣的人家都是令人羡慕的,往往就是一件衣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唉……百姓苦啊,我也是出了宗室皇家,才能明白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苦。
这些年我一直想去帮一帮那些灾民流民,但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自己的生意也很艰难。施粥设铺,只能量力而为,那本也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保障商路畅通,我请了拳脚刀枪的师父,商行的伙计一个个都得学功夫,学骑射,不为保障货物起码也能自保。本以为这些难关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如今偏偏又起了烽火,倭寇又要打来了。我也是走投无路了,必须剑走偏锋。”
“与咱们这些逃犯处在一起,你就不怕被扣个反贼的帽子?”孟旷问道。
“哈哈哈,反贼……若真到了那一步,反了又如何呢?又有谁还能来收拾这旧山河。”朱青佩不禁苦笑。
说话间,赵苏之、邱白、古仲文三人回来了,郡主一眼就见他们入了山门,立刻带着孟旷迎了上去,并将他们一一介绍给孟旷认识。见礼后,三人带来了目前南京内城中的最新消息。
潞王已经离开了南京城,离开时走了水路,看方向应当是走水路沿运河南下了,也许会去苏杭等地,唐福安应当与潞王在一起,南京织造局证实唐福安已经离开了南京。目前应天府衙正在收拾南京城的乱局,老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谣言满天飞,甚么说法都有,如此反倒可以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