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飞听到这个对此的数目,眼里有着震惊,问道,“这是真的?”
“当然,你们不是亲眼看到了吗?”李问带着众人在织房这里看了一会,让他 们亲眼看到这些布是怎么经过织娘的手生产出来的,织布机上的梭子在飞速的转动 ,经过半年的时间,这里面的织娘织布的手艺已经很熟练了,因而织布的速度非常 的快。
“走吧,我们到另一个作坊去看看。”
下面还有一个相接的作坊,这里是加工棉花的地方,只不过还未到棉花收集的 季节,所以因为没有原材料,这边的作坊就显得比较空,工作的人员也并没有那么 多。
李问让人去打开仓库的门,拿了几件棉大衣和棉帽子鞋子手套出来,他说道, “你们看看,这就是用棉花做出来的衣物,衣服和鞋子帽子手套都在这里了,一会 我让人给你们一人准备一套回去。”
“这是去年的样板,今年的棉花还未起来,所以今年的棉大衣要等到年底才能 开始生产。”
“你这些,都是做出来卖的?”谢云飞伸手去摸了一样衣服,只觉得触手的手 感柔软厚实,他可以肯定这件衣服在冬天穿在身上,必然不会感到寒冷了。
“是啊,这些东西做出来不卖,这么多还留着自己穿吗? ”李问说道,“哦, 忘了告诉你们,这边庄子上的东西都是老师的。我以前在南阳读书,都是住在老师 那里,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庄子,想着闲来无事,就到这里来折腾折腾0 ”
所以一不小心,他就搞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来。
谢云飞的嘴角抽了抽,心想也就只有你才这么有能耐,读书之余还能搞出这么 多的东西,完了还考出一个状元来,果然不愧是他们大成出的第一个六元。
“这一件衣服的价格如何?”谢云飞问道。
“我对这个价格也不大了解,你问管事吧。”李问转而问管事,管事对作坊这 边的事情是一清二楚,对这些衣服鞋帽卖出的价格也清楚,所以一五一十的报了出 来。
价格这么低廉?谢云飞看想赵向毅,转而对李六元问道,“我们可以预订这些 衣服吗?”
“……这个嘛,应该是可以的。你们到时候去找老师谈,或者是到这边来找管 事谈。”从建起了作坊之后,李问就不管这边的事情了,所以他对内部的这些事情 都不是很了解。不过他知道去找傅院长谈,肯定能把这个事情谈下来。
但是好像傅院长也不管这些事,在管这些事情的应该是满叔吧?
“好,到时候我亲自去找先生谈。”赵向毅说道。
李问知道赵向毅想要这些棉大衣有什么用,边关几十万的大兵,每个人都要一 件的话,就是好几十万件了,他拍了拍赵向毅的肩膀,说道,“赵大哥,这个事先 不急,别说你想要的这里没那么多给你,就是有那么大的量给你,你能一下子拿出 这么多的银两吗?”
边关十几万的士兵并不是赵家一家的责任,说到底这些士兵都是皇帝的兵,要 养也是国家来养,还轮不到赵家去养。赵家要能拿出这么多的银两买置办军需,等 回头皇帝追究下来,没准还会给赵家扣一个“居心不良”的帽子。
赵家本就引得皇帝的忌惮了,这会儿还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两出来买军需用品 ,你们赵家这是收买军心,皇帝一句话下来:你们赵家想干嘛?
那到时候要怎么解释?
“庄子和作坊这里这么多的人要养,这里的东西都不是白白得来的,每个人都 有劳动付出,因而每个人都应当有劳动所得。若是劳而无得,那么谁还愿意给你干 活呢? ”李问这话也明白地告诉赵向毅,哪怕他是用他的身份,或者是用赵家的身 份去说,这些东西都不可能白白的送给他的。
他们作坊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人要养活,整个庄子以及附近的农户还有许许多多 的人。
赵向毅顿了顿,他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我们回去吧,咱们回去的路上再说。”李问有点于心不忍,他们今天在这边 要逛的都逛了,要看的也看了,他今日的目的是要带他们到这边来看一看,要告诉 他们,只要换一种方式,百姓也可以把日子过的好。
“好。”这一路看下来,陆知书从一开始的惊讶,到现在的深思,他开始在思 考,若是等他到了地方去,他能为百姓们做一点什么,要怎么样为百姓们去做。
在逛完了作坊之后,他们就打道回去了。
第九十二章 你可以相信我,一更
南阳府的一家酒楼的楼上的厢房里面,李问与陆知书还有赵向毅,以及谢云飞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一起,这里面除了他们四个人,再也没有别的人了。
李问双手合十放在桌面上,看着面前的三个人,说道,“今曰带你们到庄子上 去,我事先已经同老师商议过,得到了老师的同意,我才带你们到那边去看看。” “那里的东西,想必你们都已经见到了。前面我已经说过,庄子上的那些东西 是我在南阳的这几年,读书之余折腾出来的东西,当然那些东西都并非是我一个人 的功劳,若是没有老师的支持,以及庄子那边的管事和庄户汉子们的帮忙与配合, 那边的庄子也不会有今日的这些东西。”
“我当初看到庄子那里的农奴和佃农们过的日子,我当时的脑子就在想,为什 么这些农民们勤勤恳恳干活做事,辛苦种了一年的地,到头来却还是要饿着肚子, 连饭都吃不饱。四海无闲田,农夫仍然会饿死,这是为什么?”
这里面就要谈及到一个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土地都在大世族和地主的手中, 朝廷的王侯大臣们的手中都握着大量的土地,所以农民们的手中没有可种的土地, 只能去租借地主家的田地耕种;其二就是朝廷的苛捐杂税众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 一年的地,交了地主家的地租和朝廷的赋税之后,余粮就所剩无几了。
若是遇到年成不好的年份,农民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若是遇到洪灾干旱,地里颗粒无收的时候,农民连地主家 的地租都交不上,上面还有朝廷的赋税徭役要交。民为什么会反,日子都过不下去 了,除了造反他们别无他路,这就是前朝为什么灭亡的原因。
若是大成继续如此下去,肯定会继续走上前朝灭亡的道路。
在座的四个人里面,除了李问是出身于农家,赵向毅和陆知书以及谢云飞都是 出身于大世家,他们活在这个社会的最上层,无法深切的去体会到百姓的这些困难 。今日李问看到的这些问题,他们也许是看在眼里,但是并无太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更不会去想如何的改变这些人的生活。
李问把问题抛了出来,他并不打算去为他们解答,因为他的解答必然会触及到 这个社会的阶层性的问题,这并不是目前的他可以去碰触的,所以他转而去思考另 外一个问题,“我那一天到了庄子之后,回去之后想了许久,想了许多的问题。”
与其去思考这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如先解决这个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
李问继续说道,“为什么同样的一块土地,有人种的粮食多,有人种出的粮食 少?为什么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出同样多的粮食,甚至是种出更 多的粮食呢?如果我们种出的粮食多了,那是不是就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
“我们种一棵树,首先要选择一颗好的种子,把这颗种子种下去,还要细心地 去照料以及培育,才能使得这颗种子发芽,长出叶子,然后开花结果。在这颗种子 发芽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什么东西。
同样的,种地也是如此,从选择一颗种子,到把这颗种子种出来,等到这颗小 树苗长出叶子开花结果。所以在后来的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面,我从庄子那里挑选出 了一批人,带着他们一次次的去尝试,如何在同一块地里面种出更多的粮食,才能 以及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
谢云飞点点头,他觉得有道理,这就是李六元的聪明所在,李六元不去触及大 世家的利益,而是想着先从农民的那里着手,若是农民手中的粮食多了,即便是交 上了地租和徭役赋税,农民的手中仍然是有粮食可吃。
上一篇:觅青山
下一篇: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下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