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大名叫李明,是廖师傅的大弟子,跟廖师傅学艺已经七年了。外头都知道廖师傅封山不肯出来了,好厨子难求,就盯上了他的这些弟子。
当属李明学的时间久,会的手艺多,就成了大家重点挖的对象。咔咔那钱砸他。这谁能受得了,一来二去的也就屈从了。不光自己开一个私房菜小馆,还在友谊饭店当主厨,被人尊称李老板,是厨艺界很有名望。
李明一走,廖师傅其他几个徒弟也眼热,人心涣散,特别好挖。
廖师傅那些徒弟也就走光了!
李老板早走了两年,被骂的狗血喷头,说他枉为人徒,尤其是京里头老派的这些人骂的最凶。弄的他夹着尾巴两年,靠着扎实的手艺才在京城渐渐的打出名声来。
如今见师弟们都走了,京城老派那些爷们才不说什么。要说一个人走,可能是那个人的问题。但是这么多人都走了,那就是廖师傅的问题。
大小伙子谁没点生存压力,结婚生子什么的,靠师父给的那点钱,连自己零花都不够!
李老板现在不提师父是谁,也留起了小胡须,天天长袍马褂的穿着,架势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似的。
“李老板,要不等那边开业咱们去尝尝吧?”看看对方有几斤几两敢直奔最好的地方开业。
开业之前也没说拜访拜访他这个厨艺界的大能。
李老板道:“不去。”他要是去,按照老京城的规矩是给人捧场去了。反倒是给对方贴金:“做菜跟别的不一样。不是地方好就能干起来的。得靠实打实的口味!”
李老板的老客道:“这话说的有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比如您这,上次有个天津卫的人专门来这边吃,可见您这手艺可不光是京里的人认可。外头的人也认可。”
李老板故作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仰仗各位的捧场。”说还还拱了拱手。
这些老食客也跟着拱手回礼:“昨儿我看见把牌子都给挂上了,叫什么阿舟川菜。”牌子上挂着红布。透着红布的影,仔细辨认出来的。
“川菜啊,没啥意思,死辣。”
“我早些年去过那地方,像什么冒菜,什么毛血旺的都是用毛肚内脏什么做的。这搁在以前,就是挑脚汉吃的东西!”
李老板一听,摸了摸小胡须道:“这些年轻人啊,没见过好东西。”
京城的人还住这很多老派的人,尤其是那祖上发达过的。架子大,才不肯吃猪下水这类的东西呢。后厨但凡有这个东西都觉得腌臜。
现在堂而皇之的把这些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当做主要卖点,真的是找死。
周围这些老食客对视了一眼,彼此眼中的意思对方都明白。他们是打算过去吃的,主要是好奇,这堂而皇之直接开在最黄金的位置,带着点年轻人的轻狂,这不是挑衅全京城的厨子么,反正他们是要尝的。
李大厨看在眼中也并未阻拦,他虽不去,但打算叫家里人过去尝尝。他虽然不看好,也得试试对方的深浅。
……
阿舟川菜馆里面灯火通明的,招了三十多个服务员。这边楼上楼下两层几百平的地儿!
后厨安排十个人,前厨安排二十个,都在打扫桌椅板凳。他们小心翼翼的弄着,这些桌椅板凳都是纯实木的,装修的以纯木色为主。温馨时髦。比那种饭店的铝合板的桌椅可漂亮多了!
他们不懂什么是装修审美,只是觉得这是种很新的装修。
后厨有四个大厨,都是携家带口的从川渝地方赶来的。女人在也安排进来洗碗。这样一家都能拿到工资!
这些大厨在川渝地方都是小有名气的王者。初来京城还有些不自信,找沈舟道:“真的不用改改口味?”
他们那地区特别爱吃麻辣,吃过几餐京城的饭菜都太清淡了。偏偏沈舟还让他们料足足的放,几个主厨心里都忐忑。
今儿徐师傅又找上沈舟了:“我们放一点点辣椒提味,多放点酒酿揉一揉口感,改良一下。辣椒都是从外地运回来的,这么做成本也能降下来。”
这些川渝地区的主厨以前也都是店里的扛把子,这年头主厨没有像后世那样分的那样清楚。
主厨也采买,天然的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性。
徐师傅一个月拿一百块钱的工资,媳妇刷碗一个月拿三十。供吃供住。拿了人家一百三十块钱!又见到是这么大的店面,桌椅板凳,碗筷子都是定制的。真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责任感,想好好把这个店弄起来。
太想好了,反倒是很紧张,就怕不够好。所以最近他一个人摸索了好几版改进的方向。
既好吃又能体会一点川菜的风采!
现在唯一犯愁的就是想说服沈舟这个小老板。
沈舟知道徐师傅是个代表,其他的主厨也这么想。索性去了后厨给他们几个说一下。
“我知道你们是头回来京城亮相,害怕这边的人不接受川菜的口味。但是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改了反倒是不正宗了!”沈舟话音一落。
这些师父的头都低下去了。沈舟继续道:“还不如保留原汁原味。做的就是个特色。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正经川菜。我们有义务让他们不必出省,也能吃到川菜!”
这话音一摞,几个厨子莫名的激动了起来。徐师傅更是道:“以前是我想差了。没错,我们的川菜是好吃的。可能入口需要适应适应,但只要爱上了这个味道就再也离不开了。”
沈舟道:“不必考虑他们的口味,下料狠一点。把麻、辣、鲜、香、四个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你们只需要做菜,其余的一概不用管。”
“好。”带着川渝口音的主厨们被沈舟几句话弄的热血澎湃。没错,是该让京城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川菜了。
第133章 阿舟川菜
沈舟在店里忙碌,服务员们已经把店擦的锃亮锃亮的,就等着明天正式开业。
没一会儿,就听到外头两个熟悉的声音:“是这里了!”
沈舟抬起头。
对面那俩人立刻朝沈舟跑过来,连提着的行李都给扔在一边了。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刘旺跟罗志!
沈舟道:“你们怎么赶到一起了?”
罗志道:“我刚下车,就看刘旺那个傻子拿着地图在那研究呢,我没言语,躲在他后面吓了他一下。”
刘旺提起这个还生气在那告状道:“你瞅瞅哪儿有他这个样的,心都给我吓突突了。”
罗志裂开嘴哈哈大笑,分开半年,这是他笑的最开心的一次了:“别说,你这里还挺好找的?我一打听,都知道。”他们不是京城的人,不知道这个地段有多优越!
看见这桌椅板凳还有亮亮堂堂的装修,就又想回了以前小县城的涮串店和火锅店似的。
他们回去都说知青返乡有安置政策,但是人太多了,一个省份好几万人,哪儿有那么多空缺的岗,生等了好几个月,全家都跟着上火。还在那遥遥无期的呢。
沈舟分别之前特意让他们安顿好了,往京城寄信给留个联系方式。大伙儿还以为做个纪念,居然是打电话让他们来京城,继续开店。
这可让他们兴奋了起来,比起分到机关里端茶倒水还喜欢店里干活,热闹不说还能跟老朋友团聚。
顾不得家里人反对就来了。
刘旺道:“你就找了我们俩么?”他也是到了京城才发现罗志也在,在陌生的地方碰见以前的知青,可亲近了,但不知沈舟叫了多少人来?
沈舟道:“还有一个杨元,他还得等半个月。”杨元就是以前大院知里的厨子,踏实认干。
沈舟就喊了这仨人,没想到都应准了。
沈舟道:“店长的位置给你们留着呢!”沈舟让罗志当店长,刘旺当副店长。不是排名先后的问题。而是一个地方不能有两个头儿。
沈舟当下就跟刘旺说好了:“你先在这边,我马上要筹划一个分店。那个店营业就就调你过去当店长!”
他俩虽然一正一副,但工资上都是一样的。而且管吃管住。沈舟在三环外买了一处大民房,改成了员工宿舍。一个屋里俩床,比他们以前在知青所的时候住的好。这些厨子也住在那边,一共八间房,现在还空一半多呢。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