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220)
“嗯……”谢兰生笑,“我有三个问题,如果三个问题答案全都是‘是’,就不怕。”
“说说看?”
“好。”46岁的谢兰生还是爱笑,“第一个问题,天堂的人会做梦吗?”
莘野点点头,挺肯定地说:“会的。”
“第二个问题,天堂里有电影院吗?”
“有的。”
谢兰生又看看月亮:“第三个问题,咱们还能在一起吗?”
莘野更加肯定地答:“当然能。”
三个答案全都是是,谢兰生盖棺定论:“那就不怕。”
莘野喉间发出轻笑。
正元月色又白又亮,两侧建筑古色古香,青瓦朱檐,花木扶疏,仿佛已经矗立千年。
一步一步踏着砖石,谢兰生再次文艺起来:“莘野,你知道吗,拍《死别》那一场时,见‘妈妈’总结人生,我突然把自己将来的墓志铭给想好了。”
“嗯?是什么?”
这要换了其他的人墓志铭能写一长串,什么几座金熊几座金狮几座金棕榈,或者写写别人封的“中国独立电影第一人”“中国独立电影之父”“中国电影领军人物”等等等等肉麻的词,或者……谢兰生的电影成就可以罗列上百行。
“嗯,就写,‘这是一个幸福的人’,”谢兰生一边说着,一边死死攥着莘野的手,让莘野指根生疼生疼,“就写,‘这是一个幸福的人。他这一生从未离开他的挚爱,与梦想。’”
【《独立电影人》正文完】
【番外】
第136章 番外一·后来(一)
2016年,中国大陆观影人次突破13.8亿, 首超北美, 人均一场。也大约在2016年左右,观众观影趋于冷静, “明星”等等模板失灵, 动画片等异军突起, “内容为王”的说法被业内人士不断提及, 这一年的大洗牌对资本是打击, 对观众则不是。
到了2017年, 《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出来,只是内容广受诟病。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只有两条比较具体, 而剩下的大片内容依然还是含混不清。不过,不管怎么说, 这总归是电影产业法治化的第一步。另外,从2017年开始,全国电影票房榜首不再总被进口片盘踞了, 本土电影取而代之, 而且优势越来越大。
谢兰生又拍了一部比较商业的警匪片,票房竟有二三十亿。虽然全年票房排名还是只有第三第四, 但他感觉挺感恩的, 这个年纪这个阅历了,还能摸到观众喜好。
2018、2019年,文化产业遭受洗礼,被业内称“影视寒冬”。过去几年, 行业监管约等于无,影视一直野蛮生长,不过,2018年,明星忽然人人自危,影视行业风险大增,热钱撤退,融资困难,各大vc/pe甚至规定投资不进影视行业,金融政策全面收紧,高杠杆也不灵验了。平台取消影票补贴,限价购买内容,同时税改开始施行,大量公司需要补税,而“限薪令”等等使得“明星模式”更难实施,内容为王的新趋势也叫热钱望而却步,泡沫几乎瞬间破灭。另外,内容监督的不确定又让行业风险更大,今天还能拍的内容明天兴许就拍不了了……总之,一连串的改变以后影视行业全面洗牌。项目减产,横店开机率减少了50%,大公司的市值缩水了75%,仅仅2019年一年,就有2000多家影视公司倒闭注销。
不过,这是行业的“寒冬”,却未必是内容的寒冬。洗牌之后,新的势力纷纷涌现,“内容”“质量”屡被提及。市场规模摆在那儿,大浪淘沙后,好的项目会被见到。
2019年,兰生又拍了片子,不过反响十分平平。
另外,2016到2019年,新未网上文艺影院上了不少文艺电影,有的用了“院线+网络”这个模式,有的用了单一网络的新模式,不管怎么说,文艺导演、文艺电影有了一个新的渠道。文艺影院一直都在,谢兰生还挺开心的。至于艺联,也上映了不少佳作,有中国的,有欧美的,有日韩的,也有伊朗等等无法获得院线垂青的国家的,有的时候票房不错,有的时候票房不佳,谢兰生等一直努力兼顾着艺术与收入,他尽量让那些好的片子不被提前下映,而是减少上映场次,比如一周只放两三场。
接下来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行业措手不及,甚至说,让整个世界措手不及。最开始,谢兰生跟电影行业的其他人一样以为一切马上就会过去、现状立即就会变好,可谁知道竟然不是,电影行业竟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最艰难的时候,过去,即使是在“厂标”时代,一年也有五十部的电影出来并且上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大众发现,电影院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大把捞金——屏幕数量早已饱和,电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2%,5个影厅,而电影的平均票房是40元,也就是说,一天放映6场左右,一家影院一年收入也只能在250万上下,还是税前,去除租金、水电、人力、维护,能剩下的就七八十万,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开影院的前期费用,比如装修、设备。
然而即使这样困难,很多人也依然还在咬紧牙关等待黎明。
他们相信,长夜过后,白天会来。
电影不会死。
…………
接着进入新的十年。
谢兰生在55岁那年拍出来了一部新作,叫《失控》。它其实是商业电影,但带着些人文关怀。这部电影中美合资,片方带着电影参展,兰生为了美国市场也只好是全力配合,先去戛纳进行首映,再到众多美国大片的首映地多伦多去,再……累到不行。这部片子被官方给送去参加金像奖了,十分出乎兰生意料,居然获得六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演甚至还有最佳影片。同时,一月中的时候,它拿到了金球奖。
到二月初,在金像奖颁奖礼上,再次出乎兰生意料,十分被看好的《失控》并未拿到任何大奖,只有一个“最佳外语片”,还有一个“最佳摄影奖”,大家也是不太清楚这是由于宣传不够,还是由于政治干扰,还是由于别的什么,不过兰生并不在意,他只长长舒了口气:这阵忙活终于结束了。而且,因为胶片时代早已过去而落寞多年的祁勇能拿到这“最佳摄影奖”,谢兰生也十分开心,他在心里念叨:终究,一个摄影师的实力还是可以被察觉的。不过,在拍完了《失控》以后,已经72、73的祁勇就再没拍过电影长片了,这是后话。
颁奖结束,谢兰生跟莘野参加完官方的庆功宴后,肩并着肩脚挨着脚一步一步往酒店走。他们两个走着走着,深黑天空落起雨来。于是,他们俩把西装外套脱了下来遮在头上,没叫车,继续走,只是,走着走着,在午夜的小雨当中,在la的小巷里面,他们就会面对面地,把两件遮过头顶的西装外套并在一起,挡住自己也挡住对方,凑过去,互相吸-吮对方嘴唇。
他们还是那样浪漫。
谢兰生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是在他59岁到61岁这几年拍出来的。
它们讲了“一些老人”。
谢兰生没带着电影参加任何国际影展,可是,整个业界全都认为这才是他最好的片子。
电影第一部 讲的是“丧偶”“离异”的老年人。电影说了老年人的冲动与性——不被理解的冲动与性,还有老年人的勾心斗角、与子女的矛盾冲突,与父母的……他们各自为财、各自为子女,各自为利,各自为自己,他们仔细猜测、打探对方的健康状况,同时仔细猜测、打探对方的财产状况,算计谁需要照料谁、谁可以继承谁,可同时呢,当年因“组织介绍”等原因结婚的老年人在内心的最最深处又渴望着新的爱情、新的婚姻。一方面是理性,一方面是感性,想相信对方,又不能相信对方,想付出自己,又不能付出自己。
这个时候,谢兰生对电影已是纯粹珍惜的状态了。他只想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分外认真。这部片子最经典的是满月下的一组镜头。谢兰生没使用特效,也没赶抢时间,他只要感觉不满意就重拍,再不满意再重拍。他叫几个相关的人每个“十五”都去拍摄,这样每个月拍一天又是每个月拍一天的,最后历经整整一年,他终于把“满月”这段重要剧情拍出来了。
电影的第二部 则讲的是“失独”的老年人。在东亚文化当中父母总为子女操劳,于是,失独的老年人们瞬间失去人生目标,他们有人浑浑噩噩,有人想尝试ivf,还有人……谢兰生把他们的痛给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第三部 呢,是说老年人们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茫然无措、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