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耽美

谢池春+番外(31)

作者:飘绿如意 时间:2017-09-07 14:29:35 标签:情有独钟 强攻美受 忠犬攻 年上

    “阿煊?阿煊?”微扬的声线将他从短暂的虚幻中拉了回来,他回过神,略带歉疚的看着卫涟面露担忧的模样,浅浅笑了,是一如既往的憨厚温暖:“我没事,阿涟莫担心。”言毕,仿佛为汲取力量似的,用力握了握他的手,然后转身离去。

    大庭广众之下,卫涟并不好多说什么,只得继续担忧的望着他背影,心中暗自盘算着,阿煊自小被淑妃与太子护于羽翼之下,竟是养出了极为纯善的性子。来日若宁王一系咄咄逼人,自己又该如何护得好友周全?

    他这里还在默默沉思,却未发觉齐王在转身的瞬间,那浓墨般深沉如永夜的双眸,还有嘴角悄悄爬上的,一丝诡谲的弧度。

    

    第41章

    

    接下来的日子里,废太子一事带来的余波渐渐平复,在昭宁帝的全盘掌控下,政事逐渐恢复有条不紊的状态,大周这架庞大而精密的行政机器又回到了正轨。

    随着宁王健康状况逐日好转,许是心中宽慰,连养病多年的皇后都出现了好转的迹象,近来甚至开始在宫人的搀扶下往御花园游玩。到底是结缡数十载的元后嫡妻,昭宁帝十分欣慰,又往坤宁宫和宁王府送去了许多赏赐之物,玩器补品俱全。在有心人眼中,这些分明都是帝心所向的再次印证,因此,宁王这边愈发炙手可热,甚至连他本人都觉得,那个位置已经舍我其谁,只消过个一年半载,待事件彻底平息,自己头上便可顺理成章换成储君的赤金九珠冠。

    在这样的大势所趋之下,莫说宁王本尊这里,便是其母族崔氏与妻族程氏这里,也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煊赫无比,其势盛于一时。甚至连等闲宗室的车马与之在街头交会时,亦不得不退避让行。照说,崔氏与程氏都是书香门第百年世家,自有规矩章程,本不至这样气焰嚣张。但一方面也许是觉得宁王上位已是板上钉钉十拿九稳的事情,难以再生变数,不免骄矜自得;另一方面,世家大族支脉繁盛,总有些嚣张纨绔的子弟存在。因此,渐渐的,稗官坊间,就开始有些或抱怨或嘲讽的声音出来了。不过,如此极盛之势下,底下这点声音自是影响不了大局的,甚至都不一定传得到宁王集团核心人物的耳朵里。

    与之相对的,淑妃的娘家、原本废太子的母族护国公府,则一夕之间倾颓萎靡,门第凋零。原本贵为储君的外甥被圈禁、母以子贵协理六宫的妹妹又病倒,家族寄予厚望的儿子被谪贬出京前途渺茫……护国公已经上了年纪,经此重重打击之下,年过花甲的老人再撑不住,没几日便病倒了,如今只靠老参汤吊着。这让本就愁云惨淡的护国公府更加雪上加霜。不说别的,万一国公爷熬不过真的去了,府中上下所有已出仕的男丁就得回家丁忧,三年后再想回朝,可谓难于登天。彼时朝中定已是宁王党一家独大,护国公府能全身而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其门庭之衰败,几乎可以闭着眼睛想象了。虽然还有一位皇子外甥齐王,宽厚有余,势力手段皆无,靠着昭宁帝的怜惜,能自保就已经很好了。

    这位所有人眼中“宽厚有余、却少心机”的齐王,此刻正跪在昭宁帝的小书房里,年轻俊美的脸上露出了多日以来的第一次真切笑容。

    昭宁帝对幼子一向宽和,经历了废太子一事,这个小儿子表现出的良善、坚忍与孝顺,更加令他欣慰,淑妃总算还是教出了一个好孩子的。此刻见他难掩兴奋的笑容,昭宁帝含笑问到:“阿煊,何事如此高兴,说与朕听听?”

    齐王正等着他询问,于是忙不迭从怀中掏出一个半尺来长的锦袋,小心翼翼打开,里头竟然是几株绿绿的麦穗,可惜尚且幼嫩,谷粒青瘪。

    昭宁帝疑惑的挑起眉:“这是?”

    齐王咧开嘴笑了,强抑着激动的样子,却仍掩饰不住声音的微微颤抖:“父皇,旱稻!乾州的旱稻,种成了!再有月余就能成熟收割了!”

    昭宁帝一愣,旋即喜上眉梢,大步上前亲自握住儿子的手臂将他用力拉起来:“好!”又接过旱稻呈样仔细翻看,心中更加欢喜,重重拍了拍小儿子的肩膀:“这是活黎庶、利社稷的大事,阿煊,做得好!”

    齐王被夸的有些激动又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去。昭宁帝回头对着正整理书案的卫泠哈哈一笑:“阿泠,你瞧这孩子,都成家立室了,还是这么腼腆!”

    卫泠想起弟弟对齐王境遇的担忧,心中恻然,因此抿嘴一笑,不着痕迹的帮了一句:“三殿下自小纯善。”

    昭宁帝忽然有些感慨起来:“是啊,阿煊的品性……”他忽然住了口,转头极温和的对齐王说道:“煊儿做下了有功于社稷的好事,朕必是要奖赏的。且说说看你想要什么?”

    齐王张了张嘴,没有说话。昭宁帝心情正好:“可有什么为难的?但说无妨。”

    齐王咬咬牙,似是下了决心,后退一步,撩起下摆重新跪了下去,深深叩首:“父皇……儿臣想求父皇一件事。”

    昭宁帝原本微笑的脸渐渐沉了下去,半晌,冷冷道:“若是关于信王府的事情,就不必说了。”

    废太子被贬回信王后,阖家圈于王府,已有数月。

    齐王不作声,只重重叩首,光可鉴人的水磨青砖地发出沉闷的声响,震颤人心。昭宁帝脸色发青,正待呵斥,却见他猛的抬起头,额头上青紫一片,眼眶发红,哀求的望着自己,哽咽道:“阿兄做错了事,儿臣不敢求父皇宽恕。可是,如今时气酷热难熬,阿嫂和侄儿侄女们本就体弱,虽说一应供给还是按亲王例,可府里服侍的人手到底不足,万一中了暑气病倒了可怎么好?因此儿臣想求父皇开恩,准许御医进出诊治。除此之外,儿臣别无所求——父皇……阿爹!”

    最后一声阿爹,叫的昭宁帝心中一颤,他有些怔怔的望着几乎快要落泪的小儿子,忽然感觉无限酸楚,疲惫的冲他挥了挥手,令其退下了。

    隔了两日,太医院悄悄派出资深可靠的御医,开始定期往信王府请脉。这件事落在有心人眼里,很快掀起了新一轮波澜。然而昭宁帝只说是为了儿孙身体计,一句话就打压了各种嗡嗡声。只少数人才事后得知是齐王用旱稻的功劳替长兄求的情,一时间感慨者有、嘲讽者有、更有敌视者如宁王,几乎人前人后都不屑掩饰对对这个异母弟弟的不喜之意了。这也让昭宁帝的眉心越皱越紧。

    身为知晓内情的少数人之一,卫涟于当天晚上就从兄长那里听说了齐王求情的事情,回来叹了口气,对烈战潼说道:“废太子阴鸷狠毒、淑妃手腕过人,竟能养出阿煊这样宅心仁厚的皇子,也是奇事。”

    烈战潼却不以为然:“一样米养百样人,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呢。”他顿了顿,又道:“这个齐王,数日前我见过,蒙他看得起,还聊了两句,不过……”

    “你怎会见过他?照说你俩该根本碰不上啊?”卫涟好奇起来。

    烈四一面掏出匕首擦拭,一面淡淡道:“前些时往万年县练兵,与那位王明府(县令)打了两回交道,对方十分客套,恰逢其生日,还下了帖子请吃酒。我就备了点礼物去了,谁知出席的还有不少勋贵,光招呼行礼就叫人不耐烦。酒席中途,竟然齐王也来露了个脸,说是什么拐弯儿的亲戚,看到场上一群斯文人当中竟然有个武夫,许是一时兴起,就跟我聊了几句。”

    卫涟侧过头想了想,笑了:“有道是‘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不过,真能附郭京城的,都不是寻常人物。万年县作为京县,其知县乃是正五品,一向由得力人物担当。这位王明府出身琅琊王氏,正统的两榜进士出身,考评据说很不错。嗯,世家之间一向联络有亲,与护国公许家也许还真有点关系……”

    烈战潼看看他,欲言又止。

    “怎么了?”卫涟有些奇怪。

    “这个人,我是说——齐王,”烈四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待人宽厚谦和,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

    “阿煊待人一向很好。“卫涟笑了,眉眼弯弯。

    烈四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默然半晌,终于沉声道:“他的身上,有血腥气。“卫涟一愣,随即板起脸:“胡说八道!堂堂皇子,身上怎么会有血腥气?难道还是带伤来祝寿的?谁又能让他受伤?简直荒谬!“仿佛有些惊诧与他的反应,烈战潼将匕首插回刀鞘,想了一想,谨慎道:“不是真的血腥味,而是……一种杀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是,手上经过的人命多了,自然就能感觉的出来。“卫涟的脸已经青了:“一派胡言,阿煊是与我一同长大的朋友,从小良善温厚,我怎么不知道他手上曾出过人命?“烈战潼心中暗悔,忙陪笑:“宝贝儿,别生气,就当我练兵练糊涂了,侯爷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容卑职以身赔罪,成不?“一面说,一面忍笑摆出一副低声下气的样子,去扯他衣袖。

    卫涟绷不住,扑哧一声笑了,一掌将他拍开:“滚!离九爷远点儿!“见他露了笑脸,烈四这才暗中擦把汗。但他绿林、疆场滚了十余年,对于危险的近乎本能的反应曾无数次救下自己性命,因此始终对这位看似无害的齐王多生出一丝警惕之意,心底想着,以后要找机会多留意观察一下这位三皇子,不为惹事,但求莫生非。

    他这边还在思索中,乍听见一旁卫涟忽然若有所思道:“近来,前庭巷这里,形形色色的帖子也开始多起来了吧?“烈战潼一怔:“是啊,不过大多是不熟甚至不认识的,我不耐烦应酬,基本上都是让管事的去回个礼便罢。”

    卫涟看着他一脸理直气壮“老子就是不怕得罪人”的样子,忍俊不禁道:“嗯,想来外头已经开始传开了,骁骑营的新任定远将军,十分不近人情,简直不知好歹。”

    烈战潼砰的把匕首丢到一旁,冷笑道:“就不知好歹了,咋地吧!”

    谁知,还没过几日,烈将军还未来得及探究齐王身上那股诡异的杀气之谜,京城里便发生了一件大事,犹如往沸腾的油锅里投进一壶水,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八月初一,大朝会日,有白衣少年披发赤足奔至正阳门外,击登闻鼓鸣冤,涕泣悲号,自言姓楚名秀,本贺州童生,被宁王府下人以阖家性命相要挟,抓入府中供其百般凌辱,如堕地狱。本来为着家人还苦苦隐忍,谁知后来才知道,原来家人早已遭了毒手。可怜他用尽一切办法,千辛万苦才逃了出来,天地煌煌,竟已无一个血脉亲人、无一锥落脚之地。唯有豁出一切来挞登闻鼓,便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将那恶贯满盈罪魁祸首的宁王告上天庭!

    

    第42章

    

    登闻鼓,相传渊源可追溯至尧舜时期,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皆可挞“敢谏之鼓”,上诉天听。历朝历代,登闻鼓都是朝廷对于重要事件、或重大冤屈所设置的标志性申诉通道,举凡有人挞鼓,必定引来各方瞩目,朝廷也必须慎重受理。不过,为了避免恶意上诉,通常都会对挞鼓者设置严厉条件——于大周朝,挞登闻鼓者,先入大理寺廷杖三十,再行审案。哪怕是身强力壮的习武之人,经过特殊训练的差役们三十廷杖打下来也能筋折骨裂,去掉大半条命。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几乎就是个必死的鬼门关——人都死了,又何谈申冤?因此,登闻鼓的存在,更多只是个象征意义,往往数年都不闻一响,但一旦被击挞,则必定是怀抱必死之心的强项谏诤,抑或是椎心泣血的千古奇冤,无论哪一种,都将引来四方万众关注震动。

    由此可知,大朝会日,被挞登闻鼓告死状——宁王的案子,瞬间引发了多么可怖的朝野震惊!

推荐文章

抬首问流光,何时似芳华

谨然记 (上)

谨然记(下)

奴才

却胜人间无数+番外

故逝皆随风 (上)

故逝皆随风 (下)

本座很忙

作者部分作品更多

上林春

谢池春+番外

上一篇:抬首问流光,何时似芳华

下一篇:拘墟见/替亲爹扛情债是什么体验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